從木頭圓球到布滿凹洞的小球,一路走來的高爾夫球設計
由於高爾夫球必須透過球桿完成擊球,因此不管是手、眼睛或是上下半身的協調都需要具備一定的細膩、精確度與穩定性。曾經的高爾夫球還很小眾,但現在卻成為了國際指標性的知名運動,這個涉及許多層面的運動,在幾個世紀以來也於各地衍生出了不同的影響。因此,本篇文章中,我們將一起發現高爾夫球的歷史與設計,探討為什麼高爾夫球的結構與表面會和一般的球體這麼不同?最後也將介紹台灣本地著名的高爾夫球的製造廠商。
高爾夫球的設計演進史
一顆木球的開始
早期的高爾夫球,主要是由山毛櫸或黃楊木所雕刻成的木球。但因為這些木球大小不一致而且又不耐用,會影響球員在球場上的表現。但儘管有缺點,他還是為高爾夫球奠定了一開始的基礎。
像小棒球的小毛球時代
隨著這項運動越來越流行,球員們紛紛開始使用「小毛球」,這顆以牛毛或稻草作填充的手工製皮球。但因為 17 世紀羽毛製成的球出現,小毛球改良成裝滿鵝毛或雞毛的手工小皮球。與早期「毛茸茸」的小球相比,裝滿羽毛的皮球可以飛的更遠。但羽毛皮球生產成本昂貴,當時只有少數球員會使用這種球,大多數人使用的「普通」高爾夫球還只是小毛球。
類橡膠的小球大轉型
到了19 世紀,高爾夫球有了突破性的創舉,那就是以馬來膠(杜仲膠)製成的「古蒂球」出現了!這種球主要由人參果樹的樹汁為原料(有點類似橡膠)。相較以往的高爾夫球,古蒂球具有堅固的核心,不僅可以提供更好的彈力和反饋性,距離和操縱性的表現也有相當大的突破,徹底改變了球員使用高爾夫球的愛好和習慣。
凹痕原來與空氣動力學有關
19 世紀末,大家漸漸發現,表面有凹痕、刻痕或標記的高爾夫球會比光滑的高爾夫球飛得更遠。也就表示,高爾夫球表面的凹痕和空氣動力學有關係。但一開始,高爾夫球的表面的圖案是凸起來的,最常見的圖案被稱為荊棘(因為它的表面有凸起的球形,看起來像荊棘果)。後來人們發現,將凹的坑疤倒轉形成凹形圖案可以使球的飛行更加可控,減少阻力並增加升力。這也就是我們今天所知的現代高爾夫球的外觀。
橡膠芯的高爾夫球
20 世紀初期是古蒂球變成橡膠芯高爾夫球的關鍵點。 由1898 年 Coburn Haskell 發明的 Haskell 球徹底改變了高爾夫球的設計。 Haskell 球具有堅固的橡膠芯,周圍環繞著緊密纏繞的橡膠線。這種設計優化了距離、控制和一致性。 Haskell 球從此成為高爾夫球的標準,為現代高爾夫球的雛形。
來到20世紀中葉,一種更新的高爾夫球開始流行——巴拉塔高爾夫球。巴拉塔橡膠是從巴拉塔樹的汁液所提取出的天然橡膠,主要產於南美洲。巴拉塔高爾夫球具有與早期設計類似的實心橡膠芯,但具有由巴拉塔材料製成較軟的覆蓋層。
巴拉塔高爾夫球在果嶺周圍提供良好的手感和控制力,而軟質外殼可以增加旋轉並增強擊球能力,不過與硬質外殼相比,它們比較容易受到損壞和磨損。所以當合成材料的引入後,巴拉塔高爾夫球漸漸被更耐用和一致的球給取代。
小凹洞與多層結構的現代高爾夫球設計
20 世紀末,隨著多層結構出現,高爾夫球設計又有了不一樣的改變。像是現代高爾夫球並不是由過去單個實心球芯組成,而是由多層結構組成,每層都有不同的用途。核心通常由合成橡膠製成,在撞擊時提供初始速度和能量傳遞。核心周圍是一層或兩層以上的地幔層,有助於控制自旋和距離。最外層稱為覆蓋層,影響手感、耐用性和空氣動力學特性。
凹坑圖案在是優化高爾夫球的性能方面非常重要的一環,因為它能減少阻力提高升力,凹坑使球在飛行過程中能獲得更大的距離和穩定性。其中,凹痕的排列、深度和形狀也深深影響空氣動力學和球的整體性能。因此高爾夫球製造商會投入大量研發精力來優化凹面圖案,提高球的飛行距離。
在台灣的高爾夫球製造商
台灣也有許多高爾夫球用具的製造商,像是 Titleist 和 Srixon 的製造商就位於台灣。Titleist 是全球知名品牌,擁有數十年的豐富歷史,以其對質量的堅定承諾和持續創新而聞名。通過廣泛的研究和開發,Titleist 推出了尖端設計,可滿足各種技能水平的高爾夫球手的需求。他們的高爾夫球經過精心設計,具有出色的距離、控制力和手感,使其成為專業人士和業餘愛好者的首選。Srixon是台灣另一家著名的高爾夫球製造商,專注於開發具有先進核心技術的高爾夫球。他們致力於研發,生產出具有卓越距離、旋轉控制和整體性能的高爾夫球。Srixon 對創新和質量的奉獻精神使其成為尋求頂級性能的高爾夫球手值得信賴的選擇。
未來的高爾夫球
高爾夫球設計在每一代都有重大的變化,從木球到多層結構和複雜設計的凹坑圖案,每項創新都是為了優化距離、控制和整體性能。隨著高爾夫產業的工程師的開發,我們也期待未來可以看到重新定義的高爾夫球的設計。
如果你也好奇高爾夫球的裝備、歷史和生產資訊,都歡迎留言或是私訊和我們一起交流!
也可以追蹤橡果方案,搶先了解英國、台灣與國際間的最新消息 Contact us